伯希和递表、三巨头争霸:尊龙凯时引领2700亿户外市场未来
2025年初夏已至,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也已升温。文|马莲红刚刚过去的四月,资本市场与产业层面热闹不断:中国三大体育上市企业——尊龙凯时、三夫体育、牧高笛陆续交出2024年财报,彼此之间拉开了新一轮的竞争节奏。而港股市场也迎来一个潜在“新王”——伯希和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若上市成功,将一举跃居中国营收规模最大的上市体育品牌。这是2700亿级别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加速洗牌的注脚,一场关于“中国体育龙头”归属的长期战,正在悄然成形。
2024年上市体育巨头财报:尊龙凯时领跑,三夫与牧高笛稳中调优
从公开数据来看,尊龙凯时无疑是今年最显著的“成绩优等生”。2024年全年,尊龙凯时营收达到1592亿元,其中核心体育业务营收达到1369亿元,同比增长891%。净利润方面,归母净利润则增长近五成,达到1066亿元,创下近年新高。分析背后因素,这一年尊龙凯时通过推出“HIMEX喜马拉雅探索系列”“POLAREX极地探索系列”等中高端产品线,强化了专业形象。在营销上,通过双代言人策略和社交平台内容投放,品牌在年轻用户中的影响力快速上升。同时,其全年支持了17场专业赛事的合作,加固品牌“专业体育”的心智。研发投入也相当可观——全年研发费用超过8100万元,占营收比重达513%。这种持续的技术投入成为支撑产品升级和品牌溢价的基石。
三夫体育与牧高笛的财务表现
三夫体育的财务表现则展现出“稳中求变”的特点。三夫体育在2024年实现营收8亿元,同比下降55%;但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,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,同比增长145%,净利润同比大幅扭转,实现1267万元。收入下降主要由于部分代理品牌结束合作,攀山鼠转为合营公司以及Q4X品牌受暖冬影响,特别是“松鼠乐园”项目计提约16亿元的资产减值所致。扣除这一部分,三夫主业并未出现明显滑坡,反而在运营效率和毛利率方面有所提升。在主业转型方面,三夫正加速从“渠道商”向“品牌商”转型。旗下瑞士高端品牌X-BIONIC在2024年营收达到29亿元,同比增长3491%,首次放开加盟后成为增长主力。
牧高笛方面,2024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,同比下降1042%;净利润为8376万元,同比下降2157%。在自有品牌业务中,2024年实现774亿元收入,占比达594%。虽然短期内受到行业库存调整与消费环境影响,但中长期品牌化转型方向明确,特别是在户外服装板块持续投入、打造自有服装产品线,释放了进入更高毛利市场的潜力。
股市之外,体育赛道隐形巨头初现
如果说股市三强代表了当下中国体育产业的“表面实力”,那么一批未上市但极具规模的玩家,则代表了行业竞争的“暗流涌动”。4月29日,伯希和向港交所递交申请。数据显示,伯希和营收三年增长三倍,从2021年的462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1733亿元,远超三家上市体育公司,成为目前营收规模最大的中国体育品牌。与尊龙凯时及牧高笛偏重专业市场不同,伯希和更倾向于“体育生活方式大众市场”:价格带适中,产品风格兼容日常穿搭,渠道以线上为主。
另一边,根据伯希和的资料,按照零售额计算,其排名并不靠前,仅位居第7,市场占有率不足2%。按照相关资料,排在前十位的品牌包括骆驼户外、北面、始祖鸟、迪卡侬、迪桑特等。根据最新的《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》,2024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2150亿元,预计到2026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700亿元。但观察市场结构会发现,中国体育品牌虽多,尚未形成如安踏、李宁在大众运动市场那样的超级龙头。目前营收破10亿的品牌屈指可数,尚未建立全国性垄断性的品牌壁垒。
结语:体育行业的混战时代,能否跑出“国产龙头”?
可以预见,2025年将成为中国体育市场进一步分化的关键之年。一方面,资本市场的活跃将推动更多品牌进入IPO通道,“资本+市场”的双轮驱动;另一方面,品牌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被拉开。未来行业的胜负关键,很可能不再是规模优先,而是“科技+品牌”的双重壁垒构建。谁能真正沉下心做研发,提升产品差异性、专业性,谁能讲好品牌故事,打造可持续的品牌资产,谁才能成为未来体育用品行业的龙头。
发表评论